一、反恐状况
美国国土安全部目前使用国家反恐警报系统,并在其官方网站不定期发布公告,通报一段时期美国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及发展趋势。当查获充足的恐怖袭击证据时,正式对外发布警报。民众可通过国土安全部网站(https://www.dhs.gov/national-terrorism-advisory-system)了解相关信息(部分公告提供中文版)。
赴美前,建议关注针对平民包括外国人经常活动的地点的恐怖袭击威胁。鉴于恐怖袭击多发生在公共场所,当身处人流密集场所时,注意保持警惕。在美国,特别是在机场通关时,切勿随意谈及有关炸弹、恐怖主义话题,以免引起误会,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建议赴美人员加强反恐意识,掌握必要防范技能,具体可参考中国国家反恐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写的《公民反恐防范手册(2021年版)》(https://www.mps.gov.cn/n2255079/n6865805/n7355741/n7355791/c8131255/content.html)。
二、治安状况
近来,美国整体社会治安状况恶化,大规模枪击暴力事件频发,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仇华反华情绪上升,社会上针对中国人的不友好言行有所增加。社会民意撕裂,多地发生游行示威,出现诸多打砸抢和警民对抗等情况。美国许多城市犯罪率较高,犯罪行为主要集中在城市特定街区。因中国公民习惯随身携带现金,容易成为犯罪分子关注的目标,财物遭盗抢案件时有发生。电信诈骗案件频发,套路多为冒充“公检法”、“杀猪盘”、虚拟绑架等,我人员被诈骗金额庞大。
个人是自身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赴美人员请密切关注美国安全形势,增强安全防范意识,谨慎前往人员密集场所或治安较差区域,并注意以下事项:
(一)关注当地治安情况。避免前往治安状况较差的地区,如确需前往,尽量多人同行。不要与不相识的人攀谈,避免单独行动或夜间出行。车辆停放在旅游景点、购物场所时,尤其要加强安全防范,锁闭好车窗车门,车内不要留有贵重物品。随身携带身份证件及紧急联络人联系电话,一旦发生紧急情况,有关方面可及时通知紧急联系人并协助处理有关事宜。
(二)保管好个人财物。避免携带大量现金。留存护照资料页复印件并与原件分别存放,确保一旦护照丢失,可凭复印件证明个人身份。不要交给不相识的人看管个人物品,不要替不相识的人捎带行李、物品。外出时,关好住所门窗。离开酒店时,务必检查有无遗留物品。上下车前,注意观察周围有无异常情况,不要将个人物品留在车内。在外付款,不要公开展示所携现金,使用信用卡结账,确保信用卡始终不离开自己视线,以免被不法分子复制盗刷。
(三)加强安全防范能力。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了解并掌握必要的应急处置和逃生技巧。遭遇暴力抢劫时,务必把人身安全放在首位,保持镇定,避免拼死抗争或做出可能使犯罪分子产生误会的动作。若生命受到威胁,应大声求救并寻找机会报警。
(四)防范各类电信诈骗,做到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具体可参考《海外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手册》http://cs.mfa.gov.cn/zggmzhw/lsbh/lbsc_660514/202406/P020240627326323765614.pdf
(五)加强应对枪击事件的意识和能力,公共场所如遇枪击事件,可按照“RUN-HIDE-FIGHT”(跑开、躲藏、反抗)三原则应对。首先,辨清枪击方向,观察周围环境,迅速计划合理逃生路线并丢下所有个人物品,尽快撤离;如无法确保自己能够安全撤离,则应立即躲避,躲避在枪手视线范围之外,寻找一切可提供掩体保护的场所躲避,尽量躲避在较大且坚固的物体后面,锁闭或封堵入口,保持安静,将手机静音,不要躲入死角或移动受限的地方;在生命安全受到直接威胁、不得不直面枪手的最后情况下,坚决采取反抗措施,采用一切手段与枪手搏斗,奋力制服对方。
更多在美有效应对枪击事件的知识,可参考美国国土安全部网站相关内容(https://www.cisa.gov/topics/physical-security/active-shooter-preparedness/translated-products-and-resources)。
遭遇突发事件如需求助中国驻美国使领馆,可向在场美国官员声明您是中国公民,并要求与中国驻美国使领馆联络。
一、飓风和龙卷风
飓风类似于发生在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一般发生在6月至11月,通常伴随强风、大雨,波及整个美国南部。龙卷风和暴雨多发生在美国中西部,高发期在4至6月。如计划前往飓风或龙卷风频发地区,建议于行前告知朋友或家人您的行程,密切关注美国国家气象局网站(https://www.weather.gov)、当地政府机构、媒体天气信息和警报,熟知当地紧急求助电话、航空公司、旅游公司、保险公司、紧急联系人以及中国驻美国使领馆领保热线电话号码。如飓风或龙卷风即将来临,请准备好水、食品、药品等生活必需品和应急救生用品,尽量减少外出,保护好个人身份证件等重要文件,给汽车和发电机加满油,用木板加固门窗,将户外所有家具、玩具、工具等物品转至室内存放。如遭遇飓风或龙卷风,请遵循当地政府、学校等发布的避难、疏散安排,做好个人防护,关注飓风引发的洪涝等次生灾害。具体信息及应对方式请见美国国家飓风中心网站(https://www.nhc.noaa.gov)。
二、地震
加利福尼亚州大部分地区地震频发,尤其是旧金山位于“圣安德里亚斯断层带”上。如计划前往地震频发地区,建议掌握地震防护知识,关注美国地质调勘探局的地震灾害计划网站(https://earthquake.usgs.gov)、当地政府机构、媒体地震信息和警报,准备好应急物品。如遭遇地震,请注意以下事项:
(一)如在室内。首先,主动蹲下,双手和双膝着地。其次,用手护住头部和颈部,以免被掉落物品击伤。如身处危险位置,应尽可能爬到桌下或房屋的角落处、内墙边等更为安全的地方。如在床上,则留在床上并用枕头护住头部。注意与窗户、外门、玻璃和任何可能掉落的物品保持距离。如有可能,带上安全头盔,迅速熄灭煤气、烟蒂或其他火种、电源。第三,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直至震动停止。大部分地震伤害发生在跑动中,不要在脚下还晃动时试图从建筑物往外跑。切勿使用电梯。
(二)如在室外。原地蹲下,并在安全情况下转移到空旷地带,护住头颈,抓牢物体。室外最大的危险是建筑物,特别是出入口或外墙。远离建筑物、桥梁、广告牌、大树、街灯和电线。如身处河堤或海边,应尽快离开。
(三)如在驾车。尽快把车停在路边安全处,打开应急指示灯,留在车内,直至地震停止。避免停在建筑物、树木、立交桥和电线附近,不要驶入长桥、隧道、堤坝。地震停止后,应谨慎前行。
(四)如被困。用手机呼救,敲击管道、墙壁,或用口哨引起救援人员注意,帮助定位。用手帕或衣物捂住口鼻。除非不得已,不要大声呼救,以免易吸入粉尘。切勿用火。
三、森林火灾
美国很多干旱地区,特别是西部,每年夏秋两季,受高温影响,易发生丛林山火。在天气干燥风力强劲时,灌木丛的火势蔓延十分迅速。留意当地媒体对这类大火事件的报道,听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应对建议。
(一)关注火灾预警
关注美国国家气象局发布的火灾气象预警信息。如所在地区出现火情,可访问美国国家森林局(https://www.fs.usda.gov)、美国国家跨部门消防中心(https://www.nifc.gov)、当地消防部门网站或媒体报道,跟进最新火灾进展情况。
(二)积极预防火灾
购房选择无火灾隐患的区域。检查房屋的防火措施。办理房屋火灾保险,做好发生丛林火灾时的逃生计划,严格遵守当地野外用火法律法规。
(三)妥善应对火灾
遇到丛林火灾应及时报警。根据当地政府消防部门指引及时撤离。遇火灾时,首先确保生命安全,及时撤离,切勿贪恋财物。
一、公共卫生
密切关注美当地公共卫生形势,做好个人防范,并注意以下事项:
(一)从权威渠道获取防疫知识。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网站(https://www.cdc.gov)发布更新当地健康卫生问题权威信息和预防指南,针对新冠肺炎、流感、猴痘等设置有专题指南板块。
(二)遵从相关旅行安全提醒。关注当地政府和学校的安全提示,不要前往疾病高发地区,减少不必要群体性活动。查询美国各州卫生部门网站(https://www.cdc.gov/cdc-info/index.html)获取相关信息。
(三)如身体不适请及时就诊,急诊可拨打911,并告知症状。
美国各州卫生部门电话号码可通过以下链接查询。(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downloads/COVID-19_CAREKit_MAND.pdf)。
二、食品安全
美国食品卫生标准较严格,但食品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估测,全美每年约有4800万人因食品卫生问题致病,12万人需要住院治疗,3000人死亡。建议对于所有食品——无论是有机食品还是常规食品,国内种植还是进口,食用之前都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对于需要削皮的水果,也要在彻底清洗后再削皮;对瓜果等农产品,应使用清洁刷子擦洗;对于干果产品,可用毛巾或纸巾清洁。食品安全常识及有关政策详见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https://www.fda.gov)。
美国紧急求助电话为"911",涵盖医务急救、火警、匪警等各类情形。
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热线(24小时):+86-10-12308或+86-10-65612308
中国驻美国使领馆领事保护与协助电话:
驻美国大使馆:+1-202-4952216
驻纽约总领馆:+1-212-6953125
驻旧金山总领馆:+1-415-9296998
驻洛杉矶总领馆:+1-213-8078052
驻芝加哥总领馆:+1-312-3973015
提醒在美中国公民注意安全(http://www.china-embassy.org/chn/lszj/zytz/ )
电信诈骗、虚拟绑架、出行安全等方面提醒,详见驻美使领馆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