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领事服务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中国公民出国 > 了解目的地 > 亚洲 > 尼泊尔 > 安全防范
尼泊尔
社会治安

尼泊尔社会治安总体平稳,外国游客所遇意外事件多为财物被盗,伤亡案件多为交通事故或高山徒步、滑翔、漂流等高风险旅游项目。

尼泊尔旅游资源丰富,但因基础设施不完善、地形条件复杂,交通事故、风险旅游意外事故等多发,建议来尼前购买必要的人身安全和医疗等方面保险。如前往高海拔地区登山、徒步,请购买救援险。此外,一定要特别注意以下事项:

一、合理选择来尼日期。尼泊尔一年分旱季和雨季,每年6月至9月下旬为雨季,10月至次年5月为旱季。雨季易发生洪灾、泥石流和山体滑坡导致道路阻塞或塌方,出行风险较大。来尼旅游请尽量选择旱季。

二、尼交通状况较差,请选择路况较好的旅游路线和安全可靠的交通工具,审慎乘坐国内支线小型飞机和前往山区的公交车辆。

三、尼水文地质条件复杂,请勿在尼河流中游泳,谨慎参加漂流、滑翔、高海拔徒步等极限运动。如参加此类项目,请事先熟悉有关项目要求,听从专业人员指导,确保购买保险并与提供服务的旅游公司签署意外保险协议。

四、前往山区徒步前请先办妥登山徒步许可手续,尽量结伴而行,选择条件成熟的徒步线路,聘请当地专业向导和背夫,注意身体状况,切勿过度劳累。请勿在冬季进行高海拔徒步登山。如发现高原反应及其他不适症状应立刻停留休息,必要时尽快返回,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临行前请注意查看当地天气预报,确保安全,不可大意。

五、提高安全防范意识,避免携带贵重首饰和大量现金,贵重物品不要交付托运,在酒店内亦要注意防盗。夜晚避免单独行走,更不要走僻静小路,尤其是女性。乘坐出租车、街头三轮车等交通工具时,请记住车牌号码(尼车牌为尼文数字不易辨认,可用手机帮助记录),下车前仔细检查是否有物品遗留。在旅馆存放贵重物品建议使用保险柜。如遇被盗、抢等情况,请及时拨打报警电话100,也可拨打当地旅游警察电话1144/01-4247041。

六、请勿租用摩托车等机动交通工具。在尼驾驶摩托车等机动交通工具必须事先取得当地驾照,国内驾照不能直接使用。请尽量避免乘坐当地人开的摩托车等轻型机动车辆。

七、尼印之间为开放边界,边界标识不健全,部分地区甚至无显著国界标识。尼泊尔与印度有互免签证安排,两国公民可自由来往,但中国公民等第三国不能免签证经尼泊尔前往印度。中国公民应尽量避免赴尼印边界附近活动,如确需前往,要特别注意国界地理信息,加强对边境地形的了解,避免误入印国境。如有自尼赴印旅行计划,请务必提前办妥印度签证,通过印边境口岸入境,严格遵守印度出入境管理规定,切勿心存侥幸、非法进入印度国境,以免给自身带来严重损失。

八、尼山区通讯信号弱,在山区徒步旅游常与外界失联。请避免独自行动,行程提前告知亲友,保持联络畅通并约定好紧急联络方式。妥存居住地址、导游、领队手机号码、本人护照签证照片等备用。

来尼泊尔经商需注意以下事项:

一是了解驻在国的法律和风俗习惯。熟悉尼劳工法等法律规定,加强防范意识,避免上当受骗。

二是切勿违反当地法律法规从事商业活动,请勿走私濒危动植物制品,如犀牛角、象牙、石斛、红木等。

三是关注当地政治、经济、社会等情况,避免卷入政治风波。

自然灾害

尼泊尔每年6月至9月为雨季,易发生洪灾、泥石流、山体滑坡导致道路阻塞或塌方,出行风险较大。如在雨季来尼旅游,建议选择乘飞机而非陆路进入尼泊尔,并事先了解尼各地天气状况,谨慎前往易发生自然灾害地区。另外,尼处于地震带,5级以下地震时有发生,7级以上的强震约70-100年发生一次(根据尼历史数据统计),最近一次强震发生在2015年4月和5月。

食品卫生

一、尼泊尔水质差,卫生条件不佳。自来水不能饮用,请尽量饮用瓶装水,注意饮食安全。行前备好相关药品,遇突发情况及时就医。

二、近年尼多地爆发登革热、霍乱、疟疾、禽流感等传染性疾病。请谨防病毒传染,做好相关防护措施,尽量避免前往疾病爆发地。

紧急求助

尼泊尔报警电话:100

火警电话:101

急救电话:102

交通事故电话:103

旅游警察电话:1144或01-4247041

中国驻尼泊尔使馆领事保护与协助电话:01-4531511

官网:http://np.china-embassy.gov.cn

领事邮箱:consulate_npl@mfa.gov.cn

领事业务咨询邮箱:kathmandu@csm.mfa.gov.cn

中国外交部领事保护与服务24小时应急热线:+86-10-12308、+86-10-65612308

  • 分享到:
中国公民办事须知                                                           外国人来华办事须知 / Visit China
联系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找错 | 党政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38296号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