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领事服务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关于领事 > 领事专题 > 外交官在行动
领事专题
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善后(一)
  • 发布时间:2015年01月30日 15:40  

  本文内容,均为真实领事保护工作经历。为保护隐私,文中涉及人物,均为化名。

  引言

  2013 年4 月15 日发生在波士顿马拉松比赛终点处的连环爆炸,是“9·11”以来美国本土最严重的恐怖袭击,造成3 人死亡183 人受伤的惨痛后果,其中中国公民1 死1 伤。从我国家最高领导人到驻纽约总领馆各级领导,都非常重视遇害中国人的善后工作,就哀悼遇难者、慰问受伤者多次做出重要指示。

  作为中国驻纽约总领馆侨务领事,从爆炸发生到4 月22 日李明明追悼会结束,我参与了整个案件涉及中国公民善后工作的全部过程,深深体会到“以人为本、外交为民”不是一句空洞口号,而是驻外机构践行“惠民生”指示、打造“海外民生工程”的实际行动。

  那一周我们焚膏继晷、俾昼作夜地奔波在纽约—波士顿这相距350 公里的两个城市间,有揪心的痛,有伤心的泪,有找到失踪者的喜悦,有确认死亡者的悲痛,一幕幕如同雕塑一般刻在我的脑海里,成为记忆的一部分。平常在好莱坞电影里常见的外交官们穿着黑色的西装、拿着公文包、坐着外交车辆,或者跟警察、FBI、医院交涉各种各样的案件,或者在枪林弹雨中寻找着蛛丝马迹,没想到突然间成了我的实际工作。

  时光荏苒,一晃眼波士顿马拉松爆炸一周年了!本来我以为已将那一周忘记差不多了,以为一年来日日夜夜、时时刻刻发生在美国东部地区的形形色色的涉及中国公民的案件,早已将那一周尘封,但记忆的闸门一经打开,思绪如同潮水般喷涌而出,使我在撰写此文的一周里又沉浸在无尽的感伤之中,为鲜活生命的消失而痛心,为中美双方从最高领导到最普通的工作人员的尽心尽力而感动,为自己能够亲身参与这一刻骨铭心的历史事件而欣慰。苍白的文字难以生动地描述那夜寐夙兴的七天,只是希望这落落不合之词,聊以写出其中之一隅,以祝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

  2013 年4 月15 日 下午

  都快下班了,我还以为4 月15 日这个周一只是一个普通的周一,跟上周一、上上周一或者过去一年我在纽约工作的每个周一一样。那天我接了一些咨询电话,接待了几个来访者,又搜集了些资料。

  下午组里正在开会,布置一周的工作。突然,会议室的门咚咚敲响,这很少见。我开门一看,原来是值班室同事小魏,手上拿着好几个纸条,都是找我们的。他说14 点50 分波士顿马拉松发生爆炸,因事情紧急,就直接上楼来找我们了。他还说中央电视台记者多次来电,问总领馆有没有中国公民伤亡消息,他们需要发新闻,让我们回复。

  周茂义组长(现驻加尔各答副总领事)马上中断了会议,让各人回办公室看电视新闻。我的录音电话录满了,手机也是未接来电和留言,都是关于波士顿爆炸的。

  2013 年4 月16 点30 分

  钟瑞明副总领事和组长开会,并马上报告了董晓军代理总领事(现驻牙买加大使)。代理总领事说,大家需要高度关注爆炸案,侨务领事、教育领事、新闻领事要多打电话,询问各侨团、学联会、新闻媒体,了解中国公民伤亡消息。我也打了几个电话,又接了几个电话,但由于是爆炸初期,没有确切消息。从电视上看,整个波士顿风声鹤唳、草木皆兵,除两次爆炸外,警察又发现了另外5 个爆炸装置。

  17 点就该下班,但整个总领馆没人离开,大家都在跟踪了解情况。我晚上一直在家里看电视、上网查找中国人的消息,不停地接电话,不停地打电话。快24点了,还好,没有任何消息,这就是最大的好消息,我也就洗洗睡了。

  2013 年4 月16 日2 点30 分

  手机陡然响起,深夜里格外刺耳,听见妻小惊醒的翻床声。我匆忙起来接,拖鞋都没找到,脚背却一下子踢在了椅子上,格外的痛,就光脚跑到客厅,但电话还是挂了。正在手机上查找未接来电的时候,家里的电话又响起。

  原来是组长来电,说1 点时传来一个中国学生受伤的消息,他一直在联系学生、医院和警察,通知了学生家长,报告了副总领事、代理总领事,代理总领事决定总领馆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马上派出工作组,副总领事、组长和我三人第一批。

  组长说我们只有10 分钟准备时间,司机已准备好了。我快1 点才睡着,睡梦正香,开始都不知道他说的是啥,使劲睁着眼一边穿衣,一边请妻准备行李,跟她说不知道要去多久,随便准备准备吧。

  2013 年4 月16 日3 点

  我们在办公楼集合准备出发。组长说晚上跟波士顿的侨团侨领和从纽约去的华人媒体联系了好几遍,都没有中国人受伤消息。就在他准备睡觉时,接到值班室电话,说有波士顿大学(BU)的张同学求助,其朋友的同学朱雯雯受伤、需要紧急联系其父母,组长跟他、周的父母及室友确认后,就马上报告了馆领导。

  从上车开始,副总领事、组长还是不停地打电话,跟国内各相关部门联系。上车前组长说我的主要任务是看路,陪司机聊天,因为三、四点钟是人最疲劳的时候,如果司机疲劳我就开车。7 点我们进入波士顿,直奔波士顿医疗中(BMC),那里是救治的中心。

  大爆炸后的波士顿比平时安静很多,街上没有那么多车和人。7 点30 分,我们到达波士顿医疗中心(BMC)门口。医院门口二位带着大檐帽的州警站岗,我们试着说明我们是干什么的,没想到州警很热心,听说我们连夜从纽约赶来看望受伤中国学生,就直夸我们说中国总领事馆真值得尊敬。他带着我们进了医院接待处,医院保卫部门的负责人带我们上到七楼的ICU 区域。

  在亲属等候区,我们看见好几位遇害者亲属在抽泣,没有大哭大叫,只是哽咽,或者相互安慰着;看到一位50 来岁的男子,安慰着一位中年妇女和一位年轻女孩,后来才在CNN 上发现,他的儿子在爆炸中失去了双腿。

  社工部主任Amanda 带我们进入病房,她说雯雯昨晚做了第一次手术,刚刚苏醒,因此我们不能进去太长时间。她又进门问雯雯是否愿意见中国总领馆的人,得到同意后才带我们进去。这似乎是美国所有医院的规矩,不管你是什么人,一定要得到被探视者或者其亲人的同意,你才能进入病房。我们跟雯雯介绍了我们是谁,告诉她我们已联系了她父母,也会尽快协助他们来。她脸色惨白,穿着病号服,带着呼吸机,身上插满了管子,整个人很虚弱,不能说话。更让小小的病房充满紧张气息的是,她身上各种仪器都在发出或快或慢的声音,嘀嘀嗒嗒地连接着身上的各个器官,很让人揪心。

  看护她的黑人社工很善良、和蔼,一边摸着雯雯的头发,一边跟雯雯说着宽慰的话。雯雯眼睛望着我们,示意拿来纸笔,要跟我们交流。她写了很多,一页一页地写,让人感动的是,她写下了“I am ok, 不要告诉我父母,不要让他们担心”等。最让我们吃惊的是,她写到爆炸发生的时候她们是三个人在一起的,让我们一定要找到另外两个同学,一个叫赵静静,一个叫李明明,还写“她们没有我勇敢,你们一定要找到她们、帮助她们”等话。

  关于李明明的情况,她画了张画,显示腿处重伤,这是她最后的映象。在画的旁边,她又用英文写了句“She may be dead”。她说起李明明时越来越激动,感觉她一定受到了刺激,仪器显示血压越来越高,心跳越来越快,社工就很坚决地说,你们需要退出房间,让她平静下来。

  我们马上给警察局打电话,询问赵静静和李明明的信息。警察也只是登记我所说的,让我留下电话。十几分钟后,我们又一次进了病房。雯雯说李明明是统计系二年级研究生,赵静静是经济系的研究生,她们都是和她一起去的,其他更具体的信息她都不记得了。告别的时候医生说雯雯上午还有第二次手术,第一次主要是外伤、止血等,第二次是内脏的检查,但雯雯的病况是稳定的,不会恶化,也不会有危险。出来后我问陪伴我们的护士长,能否帮我们查找另两位中国学生是否在医院或其他收治伤员的医院。护士长答应了,我就把赵和李的名字写下来给她。因为不知道李是怎么拼写的,我就写下了“Lingmeng Lv,Lingmeng Lu,Lingmeng Lyu”三个名字,告诉她这是一个人,但很可能有三个不同的英语拼法。从我们进入ICU 开始,黑人护士长一直是微笑着,她问我们愿意在哪里等她,是在七楼的ICU 亲属区还是二楼的餐厅。考虑到我们电话太多,影响其他的病人家属,我们就决定到二楼的医院餐厅。让我感动的是,护士长从文件夹里拿出了三张代金券共15 美元,微笑着说这应该够你们三位喝杯咖啡吃吃早点了,她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有确切的信息,让我们耐心等待。

  此时,雯雯的室友和同学也来到医院与我们会合。BMC 餐厅的一个角落,俨然成了中国驻纽约总领馆波士顿爆炸案工作组现场办公室了。副总领事打电话报告总领馆,现在是一个中国学生受伤,两个中国学生失踪,情况比我们出发时糟,比想象中的还糟。此时网上也有了很多赵静静失踪的信息。

  由于信息混乱、头绪繁多,9 点30 分时我们五人开了个小会,分析了现在的情况和下一步的工作,并做出具体分工——组长协助副总领事报告总领馆及上级机关、接受中外媒体采访,我负责联系警察、校方、同学及其家人,二位同学联系其他的同学,发动尽可能多的中国同学,查找李和赵的下落。会后副总领事和组长下楼接受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新华社、《侨报》等各媒体采访,第一时间将掌握的情况和总领馆所做的工作向媒体通报,之后接受央视水均益的电话连线,毕竟波士顿发生这么大事,全国人民都在看着,而我们这里就是最权威的信息来源。

  我给学校、李的系主任、校警打了很多次电话,但因为BU 临时放假,学校的办公室几乎都没有人接,除了校警。只是他们也没有任何有用的信息。

  2013 年4 月16 日10 点30 分

  又来了朱雯雯的三位同学,我们就请大家一起找明明、赵静静的同学,特别是室友。很快我们就找到了明明室友的电话,但消息是,明明一晚上没有回家,她也是一晚上到处找。

  2013 年4 月16 日11 点

  传来了好消息,赵静静找到了。我很高兴,因为终于确认一个中国学生平安了。小姑娘也很高兴,电话里激动地说个不停。她说她们三人在Boyslton 大街看比赛,约好14 点40 分一起去路西的苹果店修手机却走散了。她们本来在第一、二次爆炸点中间,她往西走,但周、李往东走, 结果遇上了第一次爆炸。经历过大爆炸后,她一晚上就很担心、紧张,给父母打了电话报平安后,就关手机睡觉了;是刚刚起来才发现很多人在找她,手机收到无穷的信息,网上都是关于她的各种传言。她说马上过来与我们会合。放下电话我就马上打电话告诉组长赵静静已经确认平安了。

  2013 年4 月16 日11 点30 分

  波士顿市长热线上显示李明明平安无事,我马上打电话给市长热线,结果接线员说,网页上的信息都是自行贴上去的,他们无法确认是不是事实。我问同学们认不认识这个贴信息的人,结果大家都不知道,因为用的是网名。要知道此时我们多么希望这个信息是真的啊。此时BU 国际学生学者办公室的主任Jean 和其他几位院长也来到了医院,因为中国学生受伤、失踪,他们也很担心。BU 主教堂的负责人Hill 先生很沉重地跟我说,很痛心发生这种事,希望明明平安,希望雯雯尽快康复;雯雯的治疗费用将由保险公司支付,超过保险额度部分将由学校继续支付,其父母来美的机票、签证、住宿等费用也由学校支付。

  2013 年4 月16 日11 点50 分

  我们担心很久的赵静静跟两位同学一起来了,她依然一副惊魂未定的样子,走路、说话时紧紧地拉着同学的手,同学们围在一起安慰她。她说第一声爆炸时她回头看了看雯雯和明明,但没有踪迹,她就快步往西跑,还没有进苹果店,第二声爆炸又传来,此时周围非常恐怖,没有人知道发生了什么,更没有人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她就跟着大家冲进苹果店的地下室。她看见很多勇敢的人,在别人避难的时候冲进爆炸点救护受伤者。她说所有人都在打电话,但没有人能打通。他们好几百人在苹果店里待了差不多半个小时,街上全是警察、警车、救护车时,才有警察进来带他们出去,告诉大家没事了快回家,但大家还是不敢离开。

  我们动员更多的人一起找明明,室友找到了明明家的电话,我就拨给了明明父亲。李父说从一知道爆炸的消息,就拨打明明的电话,打了一晚上没通。听得出他非常担心。我只能安慰他,跟他说我们一定会尽力找到。李父问最坏的情况会是怎样,我不敢接话,但还是告诉他,已经知道有三个死者,身份都没有确认,也没有公布姓名。我说此话的时候,心里只是想,哪有那么倒霉啊,死者一定不会是她的,她可能受伤了,也可能记不起自己是谁,或者自己的电话掉了后被警察收走了。我跟李父说,今天我们一定要找到她,我们会一家家医院、一个个受伤者找一遍,也要把她找出来,只要一有消息,不管几点,一定会马上通知他。他说不管几点,一定告诉他。

  (未完待续)

  作者 杨泽瑞 时任中国驻纽约总领馆馆员

  本文节选自即将于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外交官在行动》一书。

  • 分享到:
中国公民办事须知                                                           外国人来华办事须知 / Visit China
联系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找错 | 党政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38296号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114